您好,歡迎登錄陜煤集團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官網!

當前時間:
最新文章
詩文天地
當前位置: 首頁 - 銅煤黨建 - 詩文天地
賀妮妮:“食代”的變遷
作者:賀妮妮   來源:王石凹旅游公司    發布日期:2023-09-14   點擊次數:
分享:


在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、90年代,父親還很年輕的時候,物資都很匱乏,各種票證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票證,如果需要買米面油,必須出示糧票才行,后來,還有人把糧票形容為“吃飯的護照”。 

那時候糧票的種類也很多,有肉票、蛋票、蔬菜票,就連買糖也有專門的糖票。糧票還不是想換就能換的,每個人都有額度限制,用現在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“限量版?!?nbsp;

父親回憶,那時候的糧票按照人口限量供應,每個人每月大約有25到40斤大米,票額面值有1斤、5斤、10斤的,還有1兩、2兩和半斤的。因家中人口眾多,父親總是會想辦法在每個月的糧票中攢下幾張,以備不時之需。

 父親回憶說,那時候上班才能掙到糧票和工資,然后去兌換糧食,大一點的城市掙到的糧票夠全家人吃,但很多地區、很多時候還是吃不飽,每個月節省下來的糧票才能在過年買油買肉,父親那個時候的日子過的非常節省。

記得有一次跟著父親回老家,看到家鄉賣的雜糧饃新奇的不行,一吃味道真獨特,走時還帶走了幾個,想起父親說以前吃不到白面饃只能吃雜糧饃,我羨慕的不行,說父親以前吃的挺不錯的,父親笑笑說:”現在的調料多豐富,面也都是細面,我們那會哪里有這些啊,雜糧饃不說味道了,吃了也不好消化,家里有了白面也都留給大人吃,沒有小孩子的份。經過這樣的苦日子,如今的日子都好到哪里去了”。

 父親工作那會兒,單位的墻上、辦公室里,到處都是標語,計劃用糧,節約用糧,糧食是寶中之寶。直到現在,父親也常常教育我,節約光榮,浪費可恥。 

隨著改革開放,糧食和其他日用品漸漸多了起來。從1984年開始,以布票為首的各種票證逐漸離開流通領域。到了1993年,糧票退出了歷史舞臺,只要手里有錢,每個人都能買到自己所需物品。

 盡管如今的生活非常便利,但每當家人適逢節假日歡聚在一起的時候,父親總會翻出家中收藏的糧票等老物件,向兒女們訴說那個時代的經歷,讓后人們一定要珍惜生活。這些物件永遠代表著對那個時代的見證,更是家國情懷的象征。 

那一段珍貴的經歷,是我們前輩們為國家繁榮付出的證明。在國慶節這個即將到來的特殊時刻,讓我們更加感恩并珍惜生活,與家人團聚,共享快樂。同時,也讓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便捷和幸福。懷念過去,感恩現在,并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!


責任編輯:彥榮 編輯:藍圖


上一條:馮雅琦:來去
下一條:徐立寬:生而平凡 也要有愛和勇氣

打印】    【收藏返回首頁 關閉窗口

相關文章
讀取內容中,請等待...
欧美老妇一级特黄aa大片